养老金并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并轨制)

2023-12-01 11:04:26 59 0

什么是并轨制?

1. 并轨的意思是比喻两个并行的体制、措施或做法合并为一。

2. 例如,“企业并轨”是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合并的简称。基本点是:停止实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规定关闭再就业服务中心,今后企业新入职人员可按《劳动法》规定直接解除劳动关系。

3.并轨招生是指将历年实施的多种招生方案、多种招生表格、多种招生收费标准、多种招生控制分数线结合,实行一种方案、一种收费标准、一种控制分数线。

什么是2024社保双并轨?

2024年养老金制度并轨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一样交五险一金,如果202四年以后,养老G制度实行并轨以后,就不存在了,以后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比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高许多的,这样子的做法以后大家退休了以后,养老金拿的都是一样的,这样是最公平的,就跟现在一样,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很高,二企业单位的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很低,这样大家的心里都不公平,所以实现养老金并轨是非常重要的。

24年退休能实行并轨制吗?

能实行的。

由国家财政支付养老金,“养老金并轨”概念被提出并确认方案,之所以叫并轨,是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到那个时候逐渐才可以被称之为是真正意义上并轨。

全额和差额退休干部养老金并轨文件?

全额和差额的退休干部养老金并轨文件:

1、不同的单位待遇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那种单位更好。差额和全额事业单位的工资计算公式是不一样的,一般上,差额单位略高于全额单位。全额单位的工资由财政保障,差额单位是财政只拨付一部分,其他部分由所在单位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至于退休后的待遇在实行养老金并轨之后,就基本相差不大了。

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国家是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内实有人数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单位的工资有一部分是需要单位在自己的收入中补齐的,如果单位效益不好,不给的话,工资就比全额的低,补齐的话就应该比全额的工资高。

4.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养老金并轨从什么时候开始?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从2014年10月开始个人交保险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时代。

  改变

  人手发放一张社保卡

  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将启动改革。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缴费

  职业年金个人需缴工资4%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领取: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计算:

  每月工资5000,得缴600

  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

  职业年金方面,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这样,小明又要缴200元,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400元,一共缴600元,这笔钱是从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小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领取

  2014年10月1日是关键点

  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因此10月1日成为领取养老金的关键点。

  10月1日前已退休的

  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10月1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10月1日前参加工作、10月1日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

  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10月1日后退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按规定补缴一些钱,然后享受养老金;或者直接转入一种养老保险体系,拿比较低的养老金。

  注意: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待遇

  退休领多少钱与职称无关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这是因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这意味着,小明即使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他的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此外,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结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基本工资配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当,但是加上按照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的退休生活补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如今,这一因素不复存在。

  更关键的是,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意思。

  这些改革要点也不可忽略—

  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

  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离休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关系转移: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

  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筹资机制:

  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