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一般来说工龄等于缴费年限。当然工龄是老概念了,缴费年限一般指的是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2023年退休养老金是按2022年标准计算的?
2023年的退休养老金并不是按照2022年的标准计算的。具体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依据2022年职工的工资收入的百分比来计算为2023年退休人员的工资。
2025年退休的养老金怎么算?
关于退休时养老金的多少,其实国家是有计算公式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上年参保地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这个指数即员工每月缴费工资与参保地当年平均工资的比例平均值,一般在0.6至3之间,缴费工资越高指数就高,但不超过3。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即自缴纳养老金以来个人部分的总额及利息。按国家规定,个人部分为缴费工资×8%;而计发月数主要与退休年龄相关,如下表:
退休年龄计发月数013960+120
北京退休金最详细计算举例?
北京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北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98年6月30日前实际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工资指数(为1)×视同缴费年限×1%) (退休时上年度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实际缴费工资指数×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1%)
退休养老金怎么计算?
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退休人员所在地区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要高于欠发达地区。
而平均缴费指数指的参保人选择的缴纳比例。一般来说缴费指数在0.6-3之间。从这里也能看出,社保的缴费比例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也会越高。
累计缴费年限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还是很复杂的,在这里就不展开进行叙述了。
例如,虎虎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是6500。虎虎的缴费指数平均值是0.7,累计缴存了15年(下面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没有考虑利息)。
基础养老金=6500*(1+0.7)/2*15*1%=828.75。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金额÷养老金计发月数。
我们缴纳社保时,一部分会进入我们的个人社保账户,一部分会进入国家统筹账户。我们个人账户的部分,直接影响退休养老金的计算。
当然,一般来说各地的缴费比例也是不同的。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有是很大的差别的。
养老金计发月数和我们退休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退休的越晚,计发月数越少;退休的时间越早,计发月数越多。
一般来说,退休计算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即按照60岁退休而确定的。这个时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我们个人不能自由选择。
例如,虎虎社保的个人缴纳比例为8%,社保的计算基数是5500。虎虎选择在65岁退休。
个人账户养老金=5500*8%*12*15/139=569.78。

3、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上面的计算公式是山东省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过渡性养老金并没有全国统计的计算公式,各省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就是为了提高社保当中“中人”的退休待遇。大家如果需要实际计算时,需要使用“中人”所在地区的计算公式。
当然,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就是,视同缴费年限以及调整系数。
例如,虎虎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是10年。
过渡性养老金=6500*10*1.3%*0.7=6500*10*1.3%*0.7=591.5。
这样计算完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虎虎退休时第一月发放的退休金了。
退休养老金=828.75+569.78+591.5=1990.03。
需要注意的是,退休金的计发月数只是影响第一次退休金的计算,而不是说只能领取139个月的退休金。与此同时,退休养老金也在逐步提高。我们要相信退休人员的待遇会越来越好的。
另外,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金,也是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当然,灵活就业人员不会涉及过渡性养老金,具体的缴纳基本都是20%。

社保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哪个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养老保险缴纳得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也会越多。但是,我们怎样选择才最划算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里面得到答案。社保缴费年限以及缴费基数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成正比例关系。这一方面,它们两者的影响因素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说,提高社保缴费年限可以同比的提高基础养老金,而提高缴费基数,虽然也可以提高基础养老金,但是由于会被平均,所以它的影响力被削弱了。
所以,我们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最低缴费比例缴纳社保。但是,一定要尽可能地延长缴费年限。毕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带入数字进行计算一下,就知道虎虎为什么这样说了。

城乡农民养老金如何计算?
其实除了正常的退休职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金,还有一种养老金,也是具有很大普遍性,即城乡农民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般来说,城乡居民养老金的缴纳金额要低很多。同时当地政府也会有补助。
具体来说,这里的基础养老金是一个固定值,而不是个人数据计算处理的。当然,这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包括两部分即个人缴纳部分和国家补助。
例如,虎虎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养老金,缴费金额为每年1000,根据当地的政策国家每年补助的金额是200。虎虎一共缴纳了15年,同时当地的基础养老金为1200。
虎虎到60岁时,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1200+(1000+200)*15/139=1329.49。